脊索(notochord)與神經管(neural tube)
1. 在分類學、胚胎學的領域,常會聽到「脊索」這個名詞。
例如:智人(Homo
sapien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也常見到「神經管」這個名詞,那麼脊索(notochord)和
神經管(neural tube)有甚麼不同?
一、脊索與神經管之比較:
名 稱
|
脊索(notochord)
|
神經管(neural tube)
|
胚 層 來 源
|
中 胚 層
|
外 胚 層
|
位
置
|
位於神經管的腹面
|
位於脊索的背面
|
功
能
|
(1)胚胎時司支持作用
(2)誘導神經管的形成
以及神經管的分化
|
(1)發育分化形成腦和脊髓
|
成年以後的命運
|
大多數組織退化,少數形成椎間盤之髓核。
|
形成大腦、中腦、小腦、脊髓等中樞神經系統。
|
圖01. 22天神經胚(Neurula)的橫切面,
藍色中空直橢圓形為神經管(Neural tube),增生分化形成中樞神經系統。
橘色實心圓形為脊索(Notochord),胚胎時司支持作用。
綠色為神經嵴(Neural crest),增生分化形成周邊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CNS)—腦 & 脊髓。
周邊神經系統(PNS)—12對腦神經 &
31對脊髓神經。
2.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依形成脊索或脊椎的方式分成
三個亞門(subphylum):
a.
尾索動物亞門(Subphylum Urochordata):代表例:海鞘
(tunicate)。海鞘幼蟲具有脊索動物的四大特徵,成體消失。
b.
頭索動物亞門(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因為脊索延伸到背神經管的前方而得名。代表例:文昌魚。終生具有脊索動物的四大特徵。
c.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脊索(Notochord)與脊柱(Vertebral Column)的不同:
1. 脊索為胚胎時期身體背部一條中胚層來源,具有彈性司支持身體功能的柱狀結構,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脊索只存在於胚胎時期,成長時被脊柱取代。少數殘留的部分形成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
2. 一塊一塊脊椎骨(vertebrae)的集合,形成脊柱(vertebral column)。
|
圖02. 頭索動物亞門之文昌魚(amphiosus)。
圖03. 文昌魚的解剖(Anatomy of
amphioxus , Branchiostoma),文昌魚的脊索(Notochord) ,位置超前背部中空的神經管(Dorsal,
hollow nerve cord),故稱為頭索動物。
文昌魚終其一生具有脊索動物的四大特徵:
a. 背部中空的神經管(a dorsal hollow nerve cord)
b. 脊索(supported by a flexible notochord)
c. 鰓(咽)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d. 肛門後的尾部(a post-anal tail)
肌肉分節形成肌節(Muscles are segmented as myomeres).
圖04.
尾索動物亞門(Subphylum Urochordata)─海鞘(Tunicate)的照片以及卡通圖。
圖05.
紫海鞘(Purple Tunicate)。
二、神經管(Neural tube)發育之詳論:
圖06. 18天〜24天胚(Embryo),神經管(Neural tube)的發育過程。
(1.)
(A)〜(D)圖的綠色部分是表示神經管的發育。
(2.)
(B)〜(D)圖的咖啡色部分是表示,神經管旁的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發育為背根神經節(Dorsal root ganglia)。
(3.)
神經管下方橙色實心構造為脊索(Notochord)
圖07. 神經管形成步驟:1神經板(Neural plate)→2神經溝(Neural groove)→3神經管(Neural tube)。
General Embryology - Detailed Animation On Neurulation
(普通胚胎學—神經管發育之詳細動畫)
神經管的腹側,實心紫色的構造就是脊索(notochord)。
|
圖08. 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 cells)分化增生形成:
a.
內分泌及旁內泌細胞(Endocrine & Para-endocrine cells)
b.
周邊神經系統之神經元(PNS neurons)
c.
周邊神經系統之神經膠細胞(PNS glia)
d.
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s)
e.
平滑肌及結締組織(Smooth muscles & connective tissues)
f.
軟骨及硬骨(Cartilage & bones)
圖09. 骨塑型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與形成神經管(Neural Tube)的關係。
當BMP的訊號不受抑制→胚背部外胚層分化形成表皮。
當BMP的訊號受到抑制→胚背部外胚層分化形成神經管。
當BMP的訊號一半受到抑制→刺激神經嵴細胞(Neural crest)的形成。
EMBRYONIC DEVELOPMENT: THE NOTOCHORD
(胚胎發育:脊索的發育)
短片最後有提到脊索誘導(notochord induction)的概念,經由脊索的誘導才能發育成正常的神經管(Neural Tube)。
|
1. 當一些神經誘導因子Noggin、Chordin,與骨塑型蛋白(BMP)結合時,使得BMP無法與外胚層的細胞,細胞膜上的BMP接受器(BMP receptor)結合,抑制了BMP的信號傳導,胚背部的外胚層細胞則不再被誘導分化形成表皮,轉而分化形成神經管。
2. 神經誘導因子=表皮誘導因子BMP之抑制因子。
骨塑型蛋白(BMP)與神經管發育的問題,本文已經相當程度的簡化!光是骨塑型蛋白(BMP)目前已知的就有15種之多!每種在細胞層級的作用方式又可能不同!我們只要聽過這個專有名詞,也就對得起它了,不用理會它詳細的作用機轉!
|
The BMP signaling pathway
(骨塑型蛋白的訊號路徑)
57秒的短片,讓網友們感覺一下,現在的研究已經細到甚麼程度!
|
3. 於胚(Embryo)的發育早期,一類稱為骨塑型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的生長因子,對背面神經管(Neural Tube)的分化,至關重要。
4. 於胚(Embryo)的發育早期,脊索能表現音蝟因子基因(Sonic
Hedgehog gene),此基因表現的產物音蝟因子蛋白(Sonic
Hedgehog),為誘導腹面神經管的分化所必須。
圖10. 脊索的誘導作用(notochord induction)。
成年之後脊椎動物的脊髓,
將動作電位送往周邊的,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s)都位於脊髓腹面;
接受周邊動作電位的,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s) 都位於脊髓背面。
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分化?
Ans:在胚的早期,骨塑型蛋白(BMP)以及音蝟因子蛋白(SHH)共同誘導的結果。
音蝟因子蛋白(SHH)→誘導運動神經元形成;
骨塑型蛋白(BMP)→誘導感覺神經元形成。
(A)脊索的基因表現音蝟因子蛋白(SHH),覆蓋神經管(Neural tube)的腹面;背面表皮的基因表現骨塑型蛋白(BMP),覆蓋神經管的背面。
(B)脊索的SHH,又誘導神經管腹面胚胎細胞基因表現SHH;
背面表皮的BMP,誘導神經管背面胚胎細胞基因表現BMP。
(C)神經管腹面形成SHH濃度梯度;
神經管背面形成BMP等生長因子濃度梯度。
(D)SHH濃度梯度,誘導運動神經元形成;
BMP等生長因子濃度梯度,誘導感覺神經元,
以及與感覺神經元相關的,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s)形成。
※Sonic Hedgehog
gene是由Eric F.
Wieschaus以及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所確認,他們的研究於1978年發表。這項研究更使他們獲得199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