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古花傳奇 & 科博館傳奇2012年12月05日

 
  

 古花傳奇 & 科博館傳奇 20121205


綠葉戀愛了,就變成了花。~泰戈爾

   

    科博館生命科學廳靠近戶外植物園的牆上面板資料,現今仍寫著被子(顯花)植物是於一億年前演化的,以建館當時(二十幾年前)館方這樣敘述被子(顯花)植物是於一億年前演化,而寫於面板上應該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可是到了201212月,還如此的告訴觀眾就很可以商榷了。

    請各位網友先看一段科博館植物學組邱少婷研究員,寫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科博館176期簡訊的文章名稱是《古花傳奇 花的前世》:

    『花雖為大家所熟悉認識的東西,但花是怎麼產生?起源從哪裡來?似乎是被一般人所忽略的,詩人、哲學家、科學家賞花的眼光、心情、感受、體驗、理解、詮釋的角度不同,目前人類享用著多采多姿形形色色的花花世界,從花的今生,是否就能歸納周而復始的定律、窺探出花的前世?花的生長發育,與葉芽發育成一個枝條的方式非常相似,頂芽具有類似葉始原(簡稱葉原,leaf primordium)的花萼原、花瓣原、雄蕊原、雌蕊原,漸漸分化成長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構成一朵花不同的各部位,所以花的各部位形態是由葉子演變而來,因此

花的基本定義就是「具有特化花葉(floral leaves)的短枝」。

    花芽和葉芽最大的不同,在於花的各部分與其傳宗接代密切相關,花是被子植物繁衍後代的生殖器官,所以葉子的最重要功能在於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等,花各部位的功能則可能分工做保護、吸引傳媒、傳粉交配、繁衍等功能相關。

    最早的花自然也具有這些花的特性,但由於一朵花的開花時間在一棵植物的生活史中,僅占據數小時、數天相當短的時間,保存不易,更遑論化石的形成,必須因緣際會才能造就,因此最早花的容顏一直是神秘難尋的。目前大多數的花化石都是在侏羅紀之後發掘,19981127日的科學期刊(Science孫革博士等揭報,在遼寧挖掘出土的晚侏羅紀年代(約145百萬年前)的熱河生物群化石中,長約10公分的「遼寧古果」化石(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Sun, Dilcher, Zheng et Zhou, sp. nov.),係屬於古木蘭亞綱(Subclass Archae-magnoliidae) 古果科(Archaefructaceae ),是目前出土化石中最直接、古老的被子植物的證據。

    200253日的科學期刊又更進一步報導,存在約12460萬年前的「中華古果」(Archaefructussinensis Sun, Dilcher, Ji et Nixon) ,屬於同一科另一種古老草本被子植物的化石,花軸由上而下螺旋排列著心皮和成對的雄蕊,葉片屬於纖細深裂形,葉柄基部膨大抱莖狀,喜生長於潮濕環境。由於伴隨發掘的中國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包括狼鰭魚等水生和喜濕生物,呈現稍早期物種適應的優越生態環境的避難桃花源。可見這是晚侏羅紀氣候突變,急速演化的惡劣環境中,侏羅紀最後的花園也正是醞釀物種新生的生態環境。


以上文字來源(稍有修改):科博館917月簡訊 176期《古花傳奇 花的前世》 


從以上簡訊文章可看出,早在民國91年邱博士就撰文提到目前出土化石中最直接、最古老的被子(顯花)植物是發現於遼寧北票地區,化石定年為1.45億年前的遼寧古果。

整整較科博館生命科學廳,靠近戶外植物園的牆上面板資料早了0.45億年之久!

 

1.  遼寧古果化石(1.45億年前)


1. 遼寧古果的化石照片。


    水生草本被子植物,其生殖枝上螺旋狀著生數十枚蓇葖果,由心皮對折閉合而成,其內包藏著數粒種子(胚珠),雄蕊大多成對狀著生,具單溝狀花粉。上述特徵明顯顯示了它們在早期被子植物中的原始性。

    古果屬莖枝細弱,葉子細而深裂,根不發育,反映了水生性質。孫革等提出,不排除被子植物有水生起源的可能性。這一研究新進展,為全球被子植物起源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2. 遼寧古果植株的復原圖。


     19981127日的科學期刊(Science)封面文章揭報,在遼寧挖掘出土的晚侏羅紀年代(約145百萬年前)的熱河生物群化石中,長約10公分的「遼寧古果」化石(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Sun, Dilcher, Zheng et Zhou, sp. nov.),係屬於古木蘭亞綱(Subclass Archae-magnoliidae) 古果科(Archaefructaceae ),是目前出土化石中最直接、古老的被子植物的證據。






遼寧古果

學名:

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中文科名:

古果科

英文科名:

Archaefructaceae

簡介:

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的古草植物,以原始被子植物的果枝化石出土為主,為一種喜濕草本植物,雌性生殖器官(心皮)內有種子,但沒有發現確切的花萼、花瓣和雄蕊,判斷是單性不完全花。折合心皮以螺旋狀排列在花托軸上。

科博館進階查詢的資料

 
 



3. 19981127日〈Science〉期刊的封面故事:遼寧古果─1.45億年前的水生被子植物。
 
2. 中華古果化石(1.25億年前)水生被子植物

    200253日科學雜誌又更進一步報導,存在約12460萬年前的「中華古果 (Archaefructussinensis Sun, Dilcher, Ji et Nixon) ,屬於同一科另一種古老草本被子植物的化石,花軸由上而下螺旋排列著心皮和成對的雄蕊,葉片屬於纖細深裂形,葉柄基部膨大抱莖狀。牠與遼寧古果的區別主要在於蓇葖果更多、更密集排列,其內包裹的種子更多,有8~12粒。


4. 孫革博士團隊發表於美國最頂尖的綜合科學期刊200253Science上中華古果的化石照片,是當期的封面文章(cover story),得此榮耀非常了不起。



5. 中華古果化石以及復原圖。


  200253日,孫革等研究者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第二朵花——中華古果的研究成果。它也是水生草本被子植物,距今1.25億年。它莖枝細弱,葉子細而深裂,根部不發育。它與遼寧古果的區別主要在於蓇葖果更多、更密集排列,其內包裹的種子更多,有8~12粒。孫革指出,中華古果的發現暗示了被子植物存在水生起源的可能性,為研究全球被子植物的起源開闢了新的思路。


6. 中華古果(Archaefructus sinensis)復原圖。

 

  

  7.  最近(2011331),一張古老的植物化石(優美李氏果)照片登上了英國〈自然〉期刊的封面。封面文章是中國古植物學家孫革教授和他的研究夥伴撰寫的論文《中國早白堊紀真雙子葉被子植物》A eudicot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又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8. 2011331日,一張古老的植物化石照片─優美李氏果(Leefructus mirus)登上了英國〈自然〉期刊的封面。

  這種新發現的古植物,發現於遼寧淩源距今1.24億年的地層中,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現生花近親。相比其他三種古老的花:“遼寧古果”、“中華古果”以及“十字裏海果”,它又被稱為“第四朵花”。為尋找地球「最早的花」提供了新的線索。


9. 優美李氏果(Leefructus mirus)植株復原圖。

Reconstruction of Leefructus mirus Sun, Dilcher, Wang et Chen.


From A eudicot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Journal name:

Nature  471, 625–628  (31 March 2011) doi:10.1038/nature09811

Pages:
Date published:

DOI:


這種新發現的古植物,發現於遼寧淩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現生花近親。相比其他三種古老的花:「遼寧古果」、「中華古果」以及「十字裡海果」,牠又被稱為「第四朵花」。牠的發現為尋找地球最早的花提供了新的線索。

 

    因大陸傑出古生物學家:孫革教授的貢獻,也可說是我們中國人在考古科學上的偉大成就,孫教授的研究團隊從199811月~20115月一連串發現了四種代表性的「古果科」化石,將被子(顯花)植物演化的時間,由一億年前→提前至145百萬年(相當於侏儸紀晚期與白堊紀早期之間)也就是說比科博館生命科學廳面板上的資料,整整向前提早了45百萬年。

    執筆至此,真的很有一股衝動,想去問問科博館的展示組或是那些該負起責任的先生女士們:「更換一下展場的面板資料,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血壓的定義以及血壓的正確觀念 2012年11月27日

 

     血壓的定義以及血壓的正確觀念

一、 血壓的定義:

物理學上:壓力(Pressure)=力量(Force)÷面積(Area)

所以→血壓=左心室收縮產生的力量÷大動脈的面積

一般又再區分:

(1)  心臟收縮時產生的血壓稱為收縮壓( Systolic Pressure),簡稱SP

(2)  心臟舒張時產生的血壓稱為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 ,簡稱DP

(3)  脈搏壓(Pulse Pressure) =收縮壓( Systolic Pressure) – 舒張壓

    (Diastolic Pressure)

    脈搏壓代表左心室的功能→脈博壓如太低,則可能是左心室衰竭。

(4)    平均動脈血壓(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  or maBP)

 

1. 一些血壓的定義,一般我們說的量血壓都是指間接法量動脈血壓,此記錄圖為以動脈插管、BP Transducer以直接法量得的動脈血壓。


(5) 因為大動脈有彈性恢復力量(elastic recoil pressure)→使得心室舒張時,大動脈中維持有80 mmHg的血壓→維持心室舒張期動脈中的血流。

(請參考圖2.動脈不論在心室收縮(Systole)或心室舒張(Diastole)時,動脈管壁均保有壓力,使得0.5秒的心室舒張期,動脈管中仍然有血液流動。然而左心室本身收縮時有血壓;左心室本身舒張時血壓近乎0 mmHg)
 

1. 以下為一些衛生組織設定的正常血壓(Normal BP)以及在boarderline的高血壓(Hypertention)的參考數值:


由以上的表格可以得知:

收縮壓(SP)不超過139mmHg

舒張壓(DP) 不超過89mmHg。就不算是真正的高血壓了。

 

 

二、血壓的正確觀念:

1. 舒張壓(DP)如果過高,比收縮壓(SP)過高→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主要是跟據以下圖來的概念:


2. Y軸第一項 PressPressure(血壓)的縮寫,單位是毫米汞柱(mmHg)

         最上一條黑色虛線是動脈血壓(APArterial Pressure)

         第二條紅色實線左心室的血壓(LVP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Y軸第二項 LV VolLeft Ventricular Volume(左心室容積)

      Y軸第三項ECGElectrocardiograph心電圖的縮寫

      Y軸第四項綠色線條是心音圖(Heart Sound)


請注意X軸是時間軸。在休息時,心臟一次的收縮及舒張約0.8秒。
(假設心跳率(Heart Rate)一分鐘75次→60秒除以75次=0.8)

圖的最上方Systole(心室收縮期)佔了0.3秒;

         Diastole(心室舒張期)佔了0.5秒。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收縮壓(SP)偏高→那一次的心動週期(心臟收縮以及舒張一次的時間稱為心動週期。)中只有0.3秒處於高血壓的狀態;

但是如果舒張壓偏高→一次的心動週期中就有0.5秒處於高血壓的狀態了。

請不要小看這0.2秒的差別,積少成多對心臟血管(尤其是動脈)都將會有不好的影響。

三、血壓過高對人體不好的影響:


3. 慢性高血壓會導致(Chronic high blood pressure left untreated can lead to)


照這個圖提到幾方面的不好:

1.     中風(Strokes)=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

2.     動脈硬化(Ateriosclerosis or Atherosclerosis)

3.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心衰竭(Heart failure)

4.     腎衰竭(Kidney failure)

其實我們可以將這些有點惱人的醫學術語減化成兩句話→那就是高血壓最大的傷害為:

1.  使動脈管壁因血壓高而損傷→動脈阻塞→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正確的說,動脈管阻塞硬化都可能會發生。


4. 動脈阻塞硬化的簡圖。


易發生於心臟的冠狀動脈(Coronary artery)、頸部的頸動脈(Carotid artery)或腹部的大動脈等處。

2.  使血管破裂 (如圖5.所示右大腦出血性中風)。易發生的位置冠狀動脈(Coronary artery)、頸部的頸動脈(Carotid artery)或腹部的大動脈等處,及腦部動脈。

 

5. 腦部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 due to blood vessel(s) rupture.)示意圖。


 

誠摯的希望各位網友您的血壓不要過高,如果萬一血壓過高,也和您的家庭醫師檢查討論過了,建議仍需要口服抗高血壓藥的話,那可能就考慮服用吧。就我所知,經過數十年的研發改良,這些抗高血壓藥的負作用都已很輕微的了,而且一天只需服用一次。比起這無形殺手對身體的傷害,服食抗高血壓藥的負作用,應是可以接受才對!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中樞性中風後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2012年8月中旬




中樞性中風後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

20128月中旬

這篇文章是寫給同病相憐的病友看的,很想知道您的治療過程或經驗。

我的E-mailfreak07291955@gmail.com

  中風後疼痛症候群

中風後中樞疼痛是由於中央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因血管損傷而毀壞所引起的神經性疼痛。一項研究發現有8%的患者將發展為中風後中樞疼痛,其中5%的人有中度到重度的疼痛。這種病症以前曾叫「丘腦痛」,因為其丘腦或丘腦核損壞的發生率很高。現在被稱為中風後中樞疼痛,其特徵是感知的疼痛並非來自痛苦刺激,如溫度與輕觸。這種對刺激感知的改變,或者說異常性疼痛,可能難以評估,因為事實上疼痛在描述與部位可能每天都不一樣,還可能在任何地方持續數月到數年之久。中風後中樞疼痛也能增強對痛覺的中樞反應,也被稱作痛覺過敏。受影響的患者可能將痛苦描述為絞痛、火燒、重壓、中槍、針刺,甚至尿急到快爆。中風後中樞疼痛的機制與變數使其難以治療,醫師們已開始採用一些策略,包括靜脈滴注利多卡因、片(麻醉劑)、抗抑鬱藥、抗癲癇藥以及腦神經手術,效果也各不相同。對疼痛的控制在輔以其它中風後遺症的治療時更高,如對抑鬱與痙攣的治療。由於人口年齡的增大,對中風後中樞疼痛的診斷與治療將變得更重要,以提高數量越來越多的中風倖存者的生活質量。

1.      Andersen G, Vestergaard K, Ingeman-Nielsen M, Jensen TS. Incidence of central poststroke pain. Pain 1995; 61: 187-193.

2.      Nicholson B.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entral pain syndromes. Neurology 2004; 62 (supp) S30-36.』』

  以上是引用自維基百科有關中風後疼痛的資料,大概目前為止網路上的相關文獻寫的都大同小異。


1. 視丘(Thalamus)=丘腦,於大腦的相關位置。此位置血管阻塞或出血,最容易引發中樞性中風後疼痛(CPSP)


  很多資料多說中風後13個月內就會開始疼痛,而我則是中風一年半後才開始痛,糾纏至今已六年半年了。維基百科上說是一種絞痛、火燒、重壓、中槍……我個人的例子覺得都不像,有時感覺的是一種順時鐘方向的旋轉疼痛,有時又像是運動過度抽筋時的痛。

  維基百科說8%丘腦中風的病人會發生,我問過中國醫藥大學疼痛科的醫師,他說他目前手頭上只有三位CPSP的病人,似乎罹患人數明顯的偏低,或是說罹患後嚴重到必須看疼痛科的人數偏低。

  好像網路上講的跟我的親身經歷有一段距離,只有一點感覺相同,那就是各種止痛藥對這種疼痛的止痛效果都不是很好,嚴重時吃到瑪啡(morphine10mg)還是會覺得痛,服食這麼強效的止痛藥也只覺得稍為緩解而已。

  還有就是痛的部位會改變,我自己是有時痛左肩前面,有時就痛左肩後面。問醫生為什麼會這樣,也得不到答案。

  剛發生時,連醫院有疼痛科都不知道,當時實在痛得受不了,只好衝去掛急診,有一次還被急診室的大夫罵,中風後只會有「麻」的感覺,怎麼可能會「痛」呢?被他講的好像我一副精神有錯亂的樣子,還好過了幾天,堂姐幫我查到了告訴我,真的有「中樞性中風後疼痛」這種疾病,否則自己都準備去看身心障礙科了。

  六年半以來痛的程度也一直在改變,起起伏伏,運氣好時一顆止痛藥都不用吃,真的痛起來即使吃到嗎啡也不怎麼管用,唯一的方法就是躺平完全不動,活像木乃伊一樣,如此3040分鐘後,疼痛就會緩解,不過真的痛得厲害時,既使躺著不動,一個晚上還是會痛醒24次,這篇文章就是半夜痛醒後寫的。回想起來得這個怪病的六年半中,好日子大約有4年,壞日子大約有2.5年。

  六年半間針灸、復健、氣功都試過,似乎效果都有一定的限度。而且morphine類的止痛藥吃了便秘很嚴重,想想只好求助於網路上的善心人士,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或方法能夠告訴我,非常非常感激。要不然彼此分享一下痛的經驗也很好,改一句孔老夫子的話「痛」不孤,必有鄰。您說是吧!

六年半來曾吃過以下的藥物:

           
   量 及 服 用 法
大 約 服 用 期 
1.Neurontin
300 mg/table  qid
95.1196.07
2.Carbamazepin
200 mg/table  tid
96.07to date
3.Imipramine HCl
 25 mg/table  睡前
96.07to date
4.Tramadol HCl
100 mg/table  qid
96.07to date
5.Morphine HCl
10 mg/table  tid
很痛時吃
6.Valium

95.1196.07
7.Baclon
10 mg/table  qid
94.0597.07
8.Tizanidine(Stidine)
 2 mg/table  qid
96.07to date
9.丁基原啡因舌下錠
200 mgtable tid
101.01to date

tid─每天早、中、晚飯後共三次。

qid─每天早、中、晚飯後及睡前共四次。